【三下乡①】走进秀山龙凤坝 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进步——学校“石榴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实地参观
7月7日,我校“石榴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三下乡”暑期实践团走进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凤坝镇,先后探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平茶洞土司文化遗址及客寨风雨廊桥,于实地走访中深化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了多民族人民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以“历史渊源—现实交融—未来展望”为主线设八大展区,团员们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秀山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感受到土家织锦、摆手舞、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实践团探访平茶洞土司文化遗址。据考证,遗址曾为平茶土司府治所及杨氏土司祖庙,历经多次修缮保留原貌。秀山县民宗委副主任刘玉忠强调,土司制度虽成历史,但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用好的宝贵财富。团员们感叹到,高高矗立的防火墙,保存完好的厢房和戏楼,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如今,通过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客寨风雨廊桥,各族村民围坐闲谈、孩童嬉戏的温馨场景映入眼帘。这座横跨溪流的百年廊桥,既是生产生活中的休憩场所,更是各族群众日常交往的“连心桥”。古老的风雨廊桥融合多元民族艺术精髓,使其成为各民族的共同骄傲。
团员们纷纷表示,置身此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感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逐梦前行,全体团员将把所见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中国故事,以青春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审:潘韵蓓、陈丹;复审:郑丽萍;终审:王东辉)